根据消息,安南的密使已经抵达东吁。
    占婆之战使得安南不敢单独出击,于是只能相约东吁给大明施加压力。
    未必就是要明吉逾直接出兵,哪怕是屯重兵在边境上亦可让安南轻松不少。
    以明吉逾的谨慎,他必然不会直接从边境进攻大明。
    除非他确认了大明已然进军安南,否则老狐狸只会按兵不动。
    不过……对李福达来说,突破口不在于东吁。
    缓缓的张开了一支卷轴地图,这是滇南与东吁的沿途防线。
    其实东吁的地利可以并不是很好,处于左右的白古、阿瓦两王国包夹之下。
    且木邦、孟养、孟密……等三地,皆在其侧。
    但因为白古、阿瓦两国之间征战多年,凭白的让东吁崛起。
    于是隐隐中,东吁便成为了如今那片区域内最大的势力。
    木邦、孟养、孟密三宣慰司,一方面防备于他。
    另一方面也不敢轻易吃罪东吁,所以对于东吁出兵大明一事假作不知。
    且当时安南出兵二十余万,他们也拿不准到底大明能不能撑住。
    若是撑不住了,他们还给东吁添堵。
    回头东吁要收拾他们怎么办?!
    而东吁即便是赢了,也消耗巨大。
    他们还能够凭借着手上的军伍,与东吁谈归附问题。
    很实在的考虑。
    看着这些个边上繁复的小国城邦宣慰司,李福达其实挺理解他们的。
    因为是实在没有什么办法,他们腾挪躲闪的余地就这么大。
    哪怕是安南、东吁这样的区域国家纷争,一个不小心都会对他们造成灭顶之灾。
    时代的尘埃落在普通人身上,那便是灭顶之灾。
    同样的大国纷争下散落小国里的火星,也许就是燎原大火。
    想到此李福达突然很庆幸,自己现在身后站着的是大明!
    毫无疑问的地区霸主、众国宗主!
    即便是后黎朝造反,无论是那位开国的还是继任的都不断谋求大明的认可。
    哪怕他自认为牛批成了锤子,还是得乖乖的过来认爹叫宗主爸爸。
    这就是大明的江湖地位——我不认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