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娘去了,金岩不是在牢里撞墙死了吗?她听到金岩畏罪自杀的消息后直接告诉了金岩他娘,把老婆子活活气死了。后来她疯了两天,有一日疯跑到河边,失足掉下去,就没能爬起来。”
春婶沉默许久,不自觉呢喃“她应是能和小虎头团聚的。”
狗子娘可不是想劝她寻死的,于是说“那母子俩能不能团聚我是不晓得的,我只知道啊,人死万事空。你也多想想自个儿,如今咱们不用受欺负,不必操劳,还有这么好的住处——我还打算让狗子进学堂去。你看,活着才好,活着,才有念想。”
屋外月光清冷,天上没有星子,不知是躲去了哪里。
金岩一家子的事让清丰县的百姓津津乐道了许久,更有一部分人趁机捣乱,说温折桑开设善堂,实际上却是收了贿赂——否则,婴孩都送到门口了,哪有非要把人爹娘找出来的?
诸如此类的风言风语传单衙门,温折桑也不让捕快捉人,只叫人贴了两张告示出去。一张是数月前筹备善堂时写的规矩,一张是温折桑方才写的,大意是修建善堂是为了奉养无家可归的老弱病残,若有人如金岩那般,只因想节约一笔医药费就将孩子遗弃的,善堂一概不收。并且只要查出是何人所为,必将严惩不贷。
温折桑以前是一贯的温和谦让,让人见了就心生好感,然而也容易让人看轻,认为她是软柿子。
只是金岩这事一出,又有这两张告示在,也没人当出头鸟,试一试温折桑的底线。
六月,正是炎热的时候。金岩的案子过去一旬后,秋荷和翠玲来向温折桑辞行。
秋荷说“我的家虽是没了,可翠玲还有家,现在我们都是自由身。她想回家瞧瞧,我总不能让她孤身一人回去。大人先前对我们多有照顾,若不是大人,我们如今怕是……”
她看着温折桑的神情,知道她不喜欢听这种话,于是也不多说,“今日一别,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。大人是顶好的官,清丰县日后必定会大有改变。只是我和翠玲多半是见不着了。”
“总有机会见的。”温折桑收敛起在公堂上的冰冷和严肃,问,“只有你二人一路吗?”
翠玲点头,“其实也没多远,只个把月就能到。”她家里人是被尚家害得背井离乡的,然而一家人念着故地,不肯离得太远。
个把月的路程应该已经离开清丰县了。
温折桑唤来温拾,对二人道“我让温拾送你们回去,如今世道不算太平,有他护送你们我才能放心。”
秋荷和翠玲对视一眼,她们许多年没出过清丰县,也不知道外头到底变得怎么样了。而且,他们两个女子出门在外确实有许多不安全之处。两人商议后答应了温折桑的提议,当天就收拾了东西,雇了辆马车离开清丰县。
聚散离合。人生本就如此。
温折桑没分太多的心思给几人,转头又进了书房处理琐事。
数月前,温折桑把吴待发一群人打发去修葺学堂,一开始那些人还当能和以前一样偷奸耍滑,谁知温折桑把监工的事交给了谢贻寇。谢贻寇可不是好相与的,见着偷懒的,虽说不打不骂……可他不给饭吃!不吃饭就算了,还必须把落下的活儿做完,不然还是不给饭吃。
这样一来,只有有一天偷个懒,第二天不光没吃的,还要做两天的活儿。要是破罐子破摔再偷懒,谢贻寇也干脆,就让人杵在一旁,不给干活,不给吃饭。待饭点时看到旁人胡吃海塞,那简直比酷刑还可怕!
就这样,谢贻寇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一群人治得服服帖帖,虽说也有些摩擦——有几个人仗着有点力气就想合力对付谢贻寇,结果反而被谢贻寇揍得哭爹喊娘。只是这些动拳头的事他没告诉温折桑而已。
下午,温折桑从书房出来,招呼谢贻寇道“贻